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

Raw Meat-Based Diets in Dogs and Cats 評讀-2

關於原文的部分請至連結,https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mc/articles/PMC5644655/#B28-vetsci-04-00033,可對照著看,以下為翻譯與評讀,文獻標記就不另列

2. 材料與方法 
2.1 樣本與樣本準備

總共有88個RMBD的產品(來自12個製造廠家),在2015至2016年從零售商店購得,並且在保存期限到期前完成研究。所有的製造廠家皆來自於芬蘭,而且只有使用畜牧肉品(意思是不用野生的),並且是給狗狗和貓(或貓)使用的,註一。商品化RMBD最常使用的肉品是牛肉(43%)與禽類 (41%),再來是豬肉(27%),見Table 2。有21個RMBD產品包含超過一種的生肉來源。除了骨骼肌肉之外,有些飲食產品會含有內臟器官和骨頭/軟骨。所有的RMBD都是冷凍,在要進行PCR與細菌培養前會在室溫下解凍。

註1:按照法規,商業化的寵物產品是需要標示對應的物種,例如:犬用、貓用,或是犬貓皆可使用。

表二是此研究在2015-2016年所採的商品RMBD樣本,共有12家,88個樣品

狗的糞便樣本收集:

總共有50個糞便樣本收集自29隻餵與生食的狗狗,與21隻沒有餵與生食的狗,樣本收集是來自2013-2014年。所有的糞便樣本都是從狗身上取得後存放在攝氏-70度保存,直到進行PCR檢測與細菌培養。有餵食生肉的狗狗是以商品化生食或是自製生食,每天餵與;沒有餵與生食的狗狗則是給予乾飼料數個月,在糞便收集前都是如此。這些狗狗都沒有任何腹瀉的症狀。

貓咪的糞便樣本收集:

總共收集了75個糞便樣本,從兩隻住在一起的室內貓獲取樣本,47個糞便樣本是來自比較年長的貓(2015/04/19出生),糞便樣本是從2015/11/03開始收集,到2016/11/28;另外28個糞便樣本是從較年輕的貓身上獲取(2016/01/22出生),從2016/05/13開始收集糞便樣本,至2016/11/28為止。在收集糞便樣本的期間(從2015/11/03到2016/11/28),48個糞便樣本是從有餵與Table 2. 裡的38份RMBD產品給貓咪後收集而得。最常給予的肉種是雞肉(61%),其次是豬肉(32%)、牛肉(29%)。

RMBD食物樣本取下10公克之後,會與90毫升的緩衝液一起裝在均質袋中充分混合,混合的方式是以人工或者是鐵胃均質機(一種用來作食品科學的混合儀器,均質袋也是)混合一分鐘。糞便樣本則是每次取樣1公克混與BPW緩衝液後,進行振盪處理(這是實驗室的一種均勻混合的機器,叫振盪機)。所有的樣本在進行萃取DNA之前都會在放攝氏37度的恆溫箱中過夜。

評讀-本研究調查的肉品中最常使用的肉品為牛、禽、豬,但是為啥百分比超過100%?
這是因為商品會有不同肉種的混用,如此豈不是沒有單一變因嗎?臨床調查性研究(流行病學研究),是用來了解真實世界的情況,所以不會像是做藥品實驗一樣,有完美的對稱組別,雙盲試驗等等。
PCR稱為聚合酶鏈反應,用來偵測是否有某種生物存在的一種核酸偵測技術。此處是用來偵測是否有本研究想要確認的三種病原性細菌。細菌培養則也是針對這三種病原性細菌。
在回溫的部分則是仿製購買後回家給寵物食用的過程。但是這點我認為會與真實狀態有偏差。因為無法如實呈現商品被消費者購買回家後的狀態,在實驗室解凍與在家解凍的狀態不同,嚴謹的實驗室通常比較乾淨,管理鬆散的實驗室可能微生物管控也不一定好;居家狀態則是跟飼主的衛生管理概念等有關,例如有舒肥機專業回溫(大誤)VS 阿嬤的萬年冰箱(大誤again~)。不過如果是在實驗室進行,就是把居家因素暫且排除在調查實驗之外。

在樣本收集的部分三個部分:

1. RMBD的88個樣本,來自12個廠家。這個部分主要最大的廠家是B(幾乎佔了一半 43/88),其次有5個(含)以上樣本的是ACEFH,其餘較少。
調查性樣本可能會有市佔率的問題。
2. 狗的糞便樣本與前述調查的RMBD 產品無關,取樣時間較早,比較像是直接分組調查。使用全生食的狗狗VS吃乾飼料的狗狗(混食的被排除在外,包括可能有吃罐頭的狗狗也排除),此調查比較像是對照性調查,並且選擇沒有拉肚子的狗為調查目標,與前言可能有關, 目的是調查沒有症狀但可能會散佈三種主要調查病原菌的狗狗,藉此去符合本調查的背後立論:“就算狗狗沒有問題,也可能會傳染給人病原菌?”
(這個部分可以說是預設立場? XD)
3. 貓的糞便樣本與本次調查的RMBD有關係,樣本來自兩隻住在一起的貓,一大一小,並且給予調查過程中的RMBD食物後,去取得其糞便,看看RMBD所帶有的微生物,會不會在貓咪吃了之後,在糞便中出現。不過取樣對象僅在兩貓身上。算是極為迷你的餵食試驗?



上述是有關本次研究的取樣過程,以這個研究的取樣過程來看,很像是衛生局的調查,剛好最近有一條台中市動保處調查市售的寵物食品,我認為本篇研究就像是這樣的調查。

前一陣子的台中市寵物食品調查中,發現某家廠商的產品出現了特定病原菌的事件。算是近期內商業生食中較大的事件。此次事件反映出來的是,政府或是官方單位的態度是對於微生物問題是在意的。

----我是分隔線---我反生食嗎??

最近這兩三週,陸陸續續有家長會問我:花椰菜桑(最近也有人覺得我像鳳梨?),你反生食嗎? (另帶著有點糾結的目光,難道我說“是”或“不是”會影響些什麼?XD)

我認為犬貓的飲食還有很多未知存在,當犬貓從野生進而變成人類的伴侶之後,生活型態、壽命、生理狀態等,都影響著飲食這件事。應該怎麼吃、吃什麼樣的東西、吃什麼樣的食物形式,一切都還沒有明確的定論,或許應說,食物,本身就不應該被如何定論。但是,可能有化學添加物造成危害的食品VS可能有微生物危害的食品,都是應注意與防範的事情。

正如我在意食物中的黃麴毒素與三聚氫胺,我也在意微生物。
我不反對任何食物的形式,也不特別支持,但我反對食物中的有害物與致病微生物。


我覺得目前有關於犬貓飲食的部分,分成了兩個水火不容?逕渭分明?平行時空? 好吧!還有很多類似的形容詞舉不完,總之就是兩個不同的團體(家長VS獸醫),這樣的誤解只能說是加深了醫病關係的隔閡(譬如說拒看生食的動物VS拒絕堅持給飼料的獸醫)。(嘆)

對於伴侶動物(犬貓)來說,或者是我們人類對於伴侶動物應吃什麼、怎麼吃、吃多少...等等,這些營養相關的科學知識還需要持續開拓,就像是麥特戴蒙去火星一樣,還有太多未知數了,所以身為人類的我們,也只能亦步亦趨,小心前進。

這是一場華麗的冒險。 
為什麼 戀愛ing~~~
(因為,,,我愛陳綺貞)

評讀會持續進行地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